顯示具有 printmaking版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rintmaking版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蔓衍至彼方 — 林仁信2015創作個展




[蔓衍至彼方]   版印複媒,尺寸依場地佈置,2015
文/蘇鈺婷

一般人對藝術創作的想像,似乎靈感總是來自飄渺,如同流星一般閃過天際,想像藝術家需要自我放逐,抑或隨波而行,然後在正確的時機捕捉靈感,拿起畫筆撇上二筆,就能完成一幅不世出的傑作。

對林仁信來說,創作的靈感從來就不可能憑空出現,必須像種植作物一般,有土壤、有空氣、有水份,在生活中播下思想、細心灌溉,將初始的念頭無限的延伸,在創作的過程中嘗試各種可能,如同為作品添加養分,終將個人的心思培植茁壯,蔓衍至彼方。

當你初見林仁信的創作,第一眼看見的可能是繽紛亮麗的「標本系列」,也可能是帶有詩意筆觸與色調的「版圖系列」,又或者在一開始抓住你目光的,就是藏在作品中的各種現成物:從各國報紙上剪下的剪報、堆疊在一起的文字組合成新的結構,或者最終發現組裝在飛機模型上、你以為是蝴蝶的翅膀,卻是各個時期台灣在世界地圖上的輪廓。這些作品向觀者傳達著訊息,或是一個隱藏的提問,讓人們從自身生活經驗自由解答作品的意涵,而創作者不提供標準答案。

當試著從形式來解讀作品,可以看到橫跨平面立體的視覺表達形式中,有著共同的語彙,林仁信擅於使用符號、現成物,而他在作品中探討的是對現今社會訊息傳遞的一種觀點,以「蝴蝶系列」中的蝴蝶來說,那看起來像是蝴蝶的物件其實也不是蝴蝶,飛機模型也不是真的飛機,這些物件成為一種符號,就連我們認知中是「台灣」的那個翅膀零件,嚴格說來也不過是各時期地圖上代表台灣的一個符號而已。當這些個別的符號和現成物組合成蝴蝶,進一步成為了能夠飛翔的一個象徵物,綴上了創作者挑選中的明顯或隱晦的訊息,帶著哲學性的辯證翩然來到。

圖左依序:「草I」「草II」「ㄒ一ˊ 字 (I)」

談論「訊息」的切片

林仁信認為,現今是一個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當我們打開智慧型手機,就會自願或非自願的接受各種資訊,媒體由相對傳統的電視報紙變成網際網路,更進一步成為貼身窺看各種私人訊息的社群網站,媒體成為人的延伸,代替我們的雙耳聽到,代替我們的雙眼去看,代替我們的雙腳到達,連祝賀之詞也由一張薄薄的卡片更簡化為對一則動態的按「讚」。我們每日收到數以百計的資訊,僅僅是真實事件的一個切片,豐富的資訊量讓我們誤以為真的完整了解一個事件,卻只看見整體中的一個面向,轉述訊息切片的媒體更可能帶動風向,讓我們以為思考來自自身,實則有被植入思想的可能。創作者從此論述做切入點,將作品本身擷取各種訊息的切片加以組合,將資訊傳達給觀看者的同時,也讓人無法忽視隱藏其中的辯證態度。

這次的發表延續了林仁信創作的語彙,學院的訓練使他長於古典的精緻與美感,但訴說的是當代的語言。當你來到展場,若只是單純的欣賞,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創作者對於作品的用心與作品本身的精美,但這樣只讀懂了作品的表面意涵,他的創作如同以訊息編織而成的綿密網絡蔓衍,使觀看者必須不停止思考,才能讀出隱藏作品中縝密的思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蔓衍至彼方 — 林仁信2015創作個展
展出地點:M畫廊 / M Gallery
開幕茶會:6/14(日)下午五點
展期:2015-06-05~2015-06-30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13巷7號
週二至週日 下午3點至9點 其餘可預約
+886-961-358-111
www.facebook.com/M.Gallery.M.Hua.Lang

http://mgallery137.blogspot.tw/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草2 Weed2

〈草2 Weed 2〉 60*80cm 藍膜版畫 Blue Film Etching 2010

草1 Weed 1

〈草1 Weed 1〉 60*80cm 藍膜版畫 Blue Film Etching 2010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ㄒ一ˊ字 The word/world

ㄒ一ˊ字 The word/world 60*80cm藍膜版畫 Blue Film Etching 2010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林仁信2011版畫創作個展 2011.03.11~04.18


林仁信2011版畫創作個展 2011.03.11~04.18

悠游於符號與意象之間,轉化日常生活成為創作的根源。

創作者林仁信延續了過往的創作軌跡,
從自身所處的環境為作品的出發點,
那些常被忽略的微小細節與美感,
在他的手中,卻蛻變成一幅又一幅美麗的作品。

3/12開幕活動當天,
將限量印製「岩筆模一周年紀念書票」贈送給與會嘉賓,
邀請您,一起來體會藝術的美好。

展覽時間:2011/3/11~2011/4/18
展覽地點:岩筆模 http://mbmore1024.blogspot.com/
開幕茶會:3/12(六)p.m.6:00
開放時間:星期日~四a.m.11:00~p.m.8:00,星期五~六到p.m.9:00。
連絡電話:02-2523-7737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擺渡意象 ~ 張家瑀 2010 陶版絹印版畫裝置展


擺渡意象 ~ 張家瑀 2010 陶版絹印版畫裝置展
展覽時間:2010.08.13(五 Fri)~ 2010.09.25(六 Sat)
展覽地點:Adagio 藝享空間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2段183號
     No.183, Sec. 2, Neihu Rd., Neihu Dist., Taipei
開放時間:週二~週六(12:00 ~ 20:00)
展覽活動:展覽開幕茶會及展覽室對話 2010.08.13(五 Fri)18:30-21:30
主題:「版畫與人生-幻影擺渡之中的美感體驗」
與談人:林仁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講師、版畫藝術家)
與談人:眭澔平(世界文化史專家)

社區民眾參與活動 2010.09.11(六 Sat)14:30-17:30
主題:「生活與藝術:小小門牌的彩繪旅行」

展覽室對話 2010.09.25(六 Sat)14:30-17:00
主題:「版畫與公共藝術」
與談人:董振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版畫藝術家)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帶歐洲交換生到日星


那天距離交換生離開台灣的前一星期
帶著幾位好友及歐洲交換生到日星鑄字行參觀
這個已經被其他國家認為的文化資產
在台灣它仍舊以最堅韌的生命力綻放著文字的魅力
有機會您也可以去走走 http://rixingtypography.blogspot.com/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花蓮松園別館-《蝴蝶王國》版畫個展 6/20-8/26

花蓮松園別館-《蝴蝶王國》版畫個展 6/20-8/26
開幕茶會6/20下午2:30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標本系列Specimen Series




作品材質:複合媒材
作品尺寸:依場地調整
年代:2008
此系列作品是《蝴蝶王國》的延伸之作,將原本圖鑑的平面形式,拓展至立體的標本樣式,以各個時期的台灣地圖做為翅膀的外形,以傳統的船艦、飛機、火箭、槍砲,甚至是各種可顯示權力、武力的物件或象徵物為蝴蝶身軀,運用標本取樣的方式,截取報章雜誌上的圖片、文字、符號為翅膀的美麗外衣,暗指人們總被表面資訊所吸引而不究內涵,並藉此突顯台灣現今社會環境的種種面向。更多--more-

東方明珠Shanghai


東方明珠Shanghai
70*90cm
凹版蝕刻、細點腐蝕、裱貼
2008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準印透刻Dreaming Talk

《準印透刻 Dreaming Talk》
110*114cm
藍膜版畫、紙漿 Blue Film,Paper Pulp
2008
第13屆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入選,國美館典藏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枕頭展作品--囈語Dreaming Talk




《囈語Dreaming Talk》
紙漿、棉、LED燈 Paper Pupl、Cotton、LED
100*285*30cm
2008
2008全國版畫展大會獎得獎作品

枕頭計畫Project Pillow 展期:01/21-03/02 ,關渡美術館4F、5F,傳統藝術創意資源中心
運用報紙紙漿壓模翻製,表面印上或製造如浮水印般的注音符號,結合紙漿立體造型構成;紙漿中殘留報紙的碎片,暗喻目前台灣媒體、社會、教育等,猶如囈語般地迷濛不清之狀態。
中心枕頭運用台灣特有的ㄅㄆㄇ注音符號為元素,用立體發泡方式,讓符號浮凸於作品上做不規則的排列,製造出讓人面對熟識的音符卻拼不出其發音的模糊感,猶如聽到枕邊斷續殘缺的夢話。那些我們曾在枕上無意識傾吐出的聲音,代表我們內心想被理解卻害怕被視穿的夢魘,令聽聞的對象感到囈語般地困惑不解,卻又有種兒語的趣味。
Press molding, using newspaper pulp, to print or produce the watermark like Chinese Phonetic symbols on the surface, and combine with flashing light . The newspaper debris residue in the pulp implies the unclear status of Taiwan’s media, society and education.
It uses Taiwan’s unique ㄅㄆㄇ(Bo, Po, Mo) phonetic symbols as the elements,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foaming method to allow the symbols as relief on the work with irregular lining. It creates a fuzzy sense of seeing the familiar symbols but not being able to pronounce them, just like incomplete sleep talking. The voices that we used when we were unconscious represent the nightmares that we want to be understood but are also afraid to be seen through; it makes the person who listens to it feel confused but also sense the fun in children’s language.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蝴蝶王國 Butterfly Kingdom


《蝴蝶王國 Butterfly Kingdom》
凹版蝕刻、細點腐蝕
Etching,Aquatint
45*60cm
2007
此作品延續版圖系列作品的創作觀點,以台灣地圖的造形為蝴蝶的翅膀,以飛機機身、飛彈、子彈、船艦…為蝴蝶身體,組合成有如蝴蝶圖鑑般的形式,突顯台灣現實環境下所處的國際情勢;台灣早期有蝴蝶王國之稱,西班牙人稱台灣為福爾摩莎(FORMSA),意思為美麗的地方,輸出蝴蝶標本是台灣早期國際貿易賺取外匯的手段,猶如將美好的事物販售出去,讓人有種不捨又無奈的感受。翅膀上的花紋是將當地的報紙撕成台灣形狀,運用裱貼技法完成,而線條及文字部份皆是以凹版蝕刻方式表達,凹版蝕刻是西方早期印刷術印製圖鑑等最常見的方式,其製造出來的肌理效果,深至紙心正是符合我所要傳達的感覺。報紙上有當地活動的新聞、安德森牧場藝術中心創辦人Paul Solder的人像,以及一些與主題相關聯的文字,如a perfect place,PEACE等字樣,一再地環繞在台灣這個環節上,當然,這或許與自己身處在國外時,對於生長環境---台灣的深刻省思吧!
This work was created during the resident artist exhibition in Colorado of US to extend the creative perspective from the works of territory series, taking the shape of Taiwan map as the butterfly wings and airplane, missile, bullet and naval vessel as the butterfly body that creates the pattern of butterfly-like illustrated handbook and highlights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Taiwan is in face of; known as “Kingdom of Butterfly” in early days, Spaniard called Taiwan as Formosa, meaning “Beautiful Island,” and the export of butterfly was one earlier major means to earn foreign exchang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as if having the beautiful things sold that produces a sense of feeling of reluctance to give up and having no alternative. The decorative pattern on butterfly wings is created by tearing off the local newspapers to create the topographical shape of Taiwan and applying the mounting techniques for a finish, as the lines and written words are expressed by intaglio etching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seen method widely used in earlier Western printing technique in making illustrated handbook. The texture effect produced from intaglio etching will be penetrated to the inner core of the paper that will exactly live up to the feeling what I hope to express. The newspaper delivers the news, local activities, the portrait of Pal Solder, the founder of Anderson Ranch Art Center, and some written words related to the creative theme, such as a perfect place and PEACE, thus involving the theme of Taiwan. Of course, it may be a sense of profound introspection over Taiwan, the place where I grew up, when I reside abroad.
※相關報導介紹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Zero 2 Nine 藏書票(Ex-libris)

《NINE》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EIGHT》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SEVEN》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SIX》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FIVE》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FOUR》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THREE》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TWO》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ONE》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ZERO》
凹版蝕刻、一版多色 Etching,Aquatint 6×8cm 2006

器形系列 Series of Battles

《老虎鉗 Plires》
82×112cm
複合媒材 Mixed Media
2006

《器形系列Ⅰ-1 Series of Battles Ⅰ-1》
90×112cm 紙漿、鉛筆 Paper Pulp,Pencil
2004
歷史博物館收藏

《器形系列Ⅰ-1 Series of Battles Ⅰ-1》 (局部)

《器形系列Ⅰ-2 Series of Battles Ⅰ-2 》

118×99cm

紙漿、鉛筆 Paper Pulp,Pencil

2004

《器形系列Ⅰ-3 Series of Battles Ⅰ-3 》

95×118cm

紙漿、鉛筆 Paper Pulp,Pencil

2004

《器形系列Ⅰ-4 Series of Battles Ⅰ-4》

95×118cm

紙漿、鉛筆 Paper Pulp,Pencil

2004


《器形系列Ⅱ-1:剪刀 Series of Battles Ⅱ-1:Scissors》
95×118cm 紙漿、鉛筆 Paper Pulp,Pencil

2006
關渡美術館收藏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版圖系列Series of Maps

《版圖系列Ⅱ-1 Series of Maps Ⅱ-1》
凹版蝕刻、藍膜版畫 Etching,Aquatint,Image-On 20×25cm 2006
《版圖系列Ⅱ-2 Series of Maps Ⅱ-2》
凹版蝕刻、藍膜版畫 Etching,Aquatint,Image-On 20×25cm 2006
《版圖系列Ⅱ-5 Series of Maps Ⅱ-5》
凹版蝕刻、藍膜版畫 Etching,Aquatint,Image-On 25×20cm 2006

《版圖系列Ⅰ-1翱翔 Series of Maps Ⅰ-1 Fly in Sky》
凹版蝕刻Etching,Aquatint 77×90cm 2005

版圖系列Ⅰ-1發現 Series of Maps Ⅰ-1 Discovery》
凹版蝕刻 Etching,Aquatint 90×77cm 2005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葉脈系列 The Leaf Vein Series

《循環123 Sequence 123》
72×48cm 紙漿、混合技法 Paper Pulp,Mixed Media 2001

《紀念 Commemoration》
88×38.5cm 混合技法 Mixed Media 2001

《葉脈系列 Ⅲ The Leaf Vein Series Ⅲ》
72×48cm 橡膠版 Lino Cut 2001

《葉脈系列 Ⅱ The Leaf Vein Series Ⅱ》
64×46cm 併用版 Mixed Media 2001

《葉脈系列 Ⅰ The Leaf Vein Series Ⅰ》
64×46cm 橡膠版 Lino Cut 2001